2024年1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后,各省市陆续出台相关落实政策,我会(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进行了梳理分析。本文旨在总结归纳各省市的政策发布情况,这些政策虽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为核心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路径和侧重点上存在显著差异,体现了各地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精准施策。
长三角区域通过跨省域合作,推动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提升区域物流协同效率,促进绿色物流发展。浙江省的政策聚焦于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优先安排物流仓储用地,简化用地审批流程,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江苏省作为制造业大省,22项举措聚焦“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推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衔接,强调物流与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上海市则制定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仓储设施智能化改造,探索“物流+商业”复合用地模式,突出智慧物流技术应用与土地复合利用创新。广东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提出“国际物流通道+国内骨干网络”双轮驱动,探索跨境物流便利化政策,强化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吉林省针对东北地区农业冷链和交通短板,推动多式联运发展,降低公路运输依赖度,支持冷链物流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辽宁省通过《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提出一系列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包括优化物流网络布局、降低物流税费负担、支持物流数字化转型等。四川省广元市的十六条措施更为细化,涵盖税费减免、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城乡配送体系优化,注重中小物流企业的扶持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济南市通过十条精准支持措施,包括仓储用地弹性出让、容积率放宽、存量用地盘活,聚焦仓储设施供给端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河南省则通过优化物流枢纽设施网络,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优化运输结构,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加快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改革,降低物流资源配置成本。
与上述政策相比,北京市的物流降本增效政策更侧重于城市物流的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北京作为首都,其物流政策不仅要考虑成本和效率,还需兼顾城市功能定位、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例如,北京在城市配送方面,推动新能源物流车的广泛应用,优化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减少物流活动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影响。在物流设施布局上,注重与城市空间规划的协调,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位置,以减少物流活动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干扰。此外,北京还强调物流与电商、制造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物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以更好地服务首都的高端产业和消费升级需求。
总体来看,各地物流降本增效政策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实施路径上充分体现了区域特色和差异化策略。
所有政策均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目标,强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实现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普遍提出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强化枢纽节点建设(如江苏的“畅通大通道、构建大枢纽”)。
强调物流与制造业、农业、商贸等产业协同发展(如广东提出“服务产业链供应链”)。
推动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试点,区域物流协同。
全国首个跨省域物流降本增效方案,聚焦区域协同与一体化发展,提升跨省物流协同效率,推动绿色物流发展。
侧重自然资源管理,强调土地集约利用与项目落地效率,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制造业大省定位下,强调物流与产业链深度协同,注重跨区域通道建设,提升物流网络的整体效率。
制定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仓储设施智能化改造,探索“物流+商业”复合用地模式。
国际化都市背景下,突出智慧物流技术应用与土地复合利用创新,通过技术赋能提升物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强化国际物流枢纽功能,推动跨境物流便利化,提升国际物流竞争力。
针对东北地区特点,突出农业冷链与区域交通短板补强,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提升物流效率。
地方性政策更细化,注重中小物流企业扶持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政策支持提升物流服务的普惠性。
聚焦仓储设施供给端改革,通过规划灵活性激发市场活力,解决仓储用地紧张问题。
优化物流枢纽设施网络,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优化运输结构,推进现代物流与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
结合自身区位优势,重点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多式联运发展,以及物流与制造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
长三角区域:通过跨省域合作,推动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区域物流协同效率。
浙江、济南、上海:从土地供给端突破,通过弹性供地、存量改造等方式解决仓储用地紧张问题。
河南:通过优化物流枢纽设施网络,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加快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改革,降低物流资源配置成本。
河南: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提升物流标准化发展水平,降低物流技术升级成本。
广东、江苏:注重跨区域通道建设(如粤港澳大湾区物流网、长江经济带联运)。
河南:依托物流枢纽(园区)联盟,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沿边地区合作,构建跨区域物流通道网络和分工协作体系。
河南:支持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物流及相关配套设施用地,允许物流仓储用地和一类工业用地合理转换。
吉林、江苏:明确铁路专用线建设补贴,推动“公转铁”“公转水”结构性调整。
河南:创新“卡车航班”运营模式,建设航空货运空侧捷运系统,加快空陆联运“一单制”交通强国试点建设。
长三角区域:鼓励新能源物流车的使用,推动绿色仓储设施建设,促进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
河南:大力发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推动城市建成区物流配送、邮政用车基本新能源化,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
政策重心从单纯降低运输成本转向全链条效率提升(如仓储智能化、多式联运衔接)。
土地弹性供应、存量改造等市场化手段增多,同时政府通过补贴、标准制定强化引导。
各地政策在统一目标下呈现出差异化路径:东部地区以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引领,中西部侧重网络完善与产业融合,东北地区则聚焦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冷链物流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优化物流网络布局,降低物流税费负担,并支持物流数字化转型,体现了对传统物流体系的升级改造和对新兴产业的扶持。核心城市星空体育官方入口 星空体育官网通过土地制度创新释放空间资源。
未来需关注政策协同性(如跨区域标准统一)及中小企业的普惠性支持,以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的可持续性。